当前位置:首页 >艺术展览 >

胡永凯的“怀旧图新”

2020-05-22 08:50:54

胡永凯 1945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水墨画院院聘专家,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副院长。作品入选多届全国美展,百年中国画大展,大英博物馆中国当代绘画展,香港艺术双年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重大展览等,并多次获奖。曾在北京、香港、台北、新加坡、纽约、洛杉矶、迪拜、基辅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国家画院、北京画院、丹麦皇家画廊等机构及国内外私人收藏。出版有《胡永凯画集》《胡永凯彩绘金瓶梅百图》等多种画集。

重屏会棋图

从上海走向世界的著名画家胡永凯,和我同属鸡(比我大一轮)。

虽然他现在长居北京,是国家画院和艺术研究院的双料研究员,但几十年来我们的联系从未中断,年轻时我还是从他那里得知了莫迪里阿尼和马蒂斯,他中西合壁的独特风格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不久前在绍兴路画廊遇到一位即将做妈妈的白领丽人,得知我是永凯的老朋友时,腼腆地拿出一幅刚买的永凯画作印刷小品,说这样美丽的画要挂在自家的床头。

上海不断有同道中人向我打听永凯近况,微信群中也不时有人转发他的画引起点赞一片。

恰好最近和永凯有一次对话,很随意,但也触及到一些绘画的学术探讨,故录以发表。正值我俩“本命年”之际,是以为记,同时以飨关心他的广大读者。

杨:永凯兄,你近年来好像很少到上海,其实你是从上海走出去,走向世界的。

胡:是,我虽出生在北京,并在那里读完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但自1964年被分配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工作,直到1988年出国(那时在上海大学美院任教),我在上海度过了二十多年,那是我人生及艺术走向成熟的最关键时期。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

杨:怪不得,自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你就在上海滩“失踪”了,原来是“下海”了,游向大洋彼岸。

胡:改革开放后,很多上海画家,像陈逸飞、方世聪、夏葆元等都在八十年代移民欧美,还有些去了日本,我出国稍晚些。缘由是1986、1987年连续在美国和中国台湾开了个展(算是大陆画家在台湾举办个展的第一人),卖了一些画,也就是说有了一点儿“经济基础”,所以我出国后没有经历过太大的生存压力,算是运气好吧。

杨:你确实较早就在海外立足了,从资料看早在20多年前你就陆续在美国比华利山、新加坡莱佛士和我国台湾皇冠艺文中心及香港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均取得成功。近年来你还在迪拜艺术节、乌克兰舍甫琴科国家博物馆等举办了中国画家的首次个展,而且无一例外受到广泛好评。这其中一个因素是和你融汇东西的独特风格有关。你的作品可算中外同好,雅俗共赏。讲个笑话,连老城隍庙、机场和小画廊都有很多你的假画。

胡:何止于此,连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外广场上都有我的假画。当然那都是非常拙劣的仿制品,知识产权保护是个大问题,我也通过法律手段做过几次维权……

杨:主要是你作品特征鲜明。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艺术家》杂志上就写了一篇文章,分析你的作品是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包括民间艺术的底蕴,又借鉴了西方后印象派以来的表现因素,以水墨重彩在宣纸上多层渲染,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人过目不忘,你的画风模仿者众,说明你引领了那个年代的审美潮流。

胡:你的评价让我受宠若惊,哈哈!写关于我的文章,你是最早者之一(另外几位是何振志、郎绍君、万青力和黄永玉先生等),文虽通俗简短,今天读来仍觉亲切,真是知己者晓炎也!

杨:可你出国后和第二故乡的联系少了,以致现在上海的年轻一代对你已有些生疏。

胡:这确实要怪自己,其实我十余年前就在国内设了工作室(深圳和北京),照说我本应第一个设在上海的,但阴差阳错至今也没成事(原因是多方面的)。非常感谢你和其他老朋友一贯的关心帮助。

金阁寺

和煦

杨:上海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无疑是全国乃至世界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我总觉得在艺术界,可能还是偏于保守。上世纪二十至六十年代“京派”“海派”在全国平分秋色的局面似已不复存在。从展览、学术活动、艺术团体、外地画家移居数量等指标,上海与北京的差距明显。

胡:有同感,北京倒是“海纳百川”了。相对说,以前开放包容的“上海码头”,多少显得有些冷清。

杨:聊聊你这三十余年走过的路。胡:艺术家画法会变,题材会变,但内心深处的审美理想却不会变。我是一个永不会止步的探索者。艺术和科学一样,离开了探索就没有生命,你画得再熟练,也是个手艺人,而不是艺术家(别误会,我毫无贬低手艺人的意思,事实上一位优秀的手艺人更被社会所需要,我指的是创造性)。我从小受的教育和经历,使我作品中追求的永远是最具民族性的东西,即使在旅居美国的岁月里,表现的仍然是东方意韵和故土情怀,但这不等于说我一定要画中国的“老水墨”。我遍游欧美各大博物馆不是光去欣赏的,而是深入研究,认真向西方大师学习,将其理念和技法与中国的传统比较、碰撞、融汇,最后化为自己的特定语言。

2003年后,我更多的时间在北京,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聘我任研究员,参加了一些学术活动,常和同道切磋交流,也有了更强烈的对传统“再观照”“再学习”的自我要求。

杨:是的,观你回国后作品,笔法更加写意,色彩有所淡化,有向传统回归的倾向。

胡:向传统回归几乎是每一位中国艺术家晚年的必由之路。至于色彩淡化,也不能一概而论,近三年前的一幅重点创作《中华武术》(已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就是用准工笔重彩方式画的。但并不像三十前的那样沉重浓烈,而是清新淡雅,追求仙风道骨,这也是题材表现的需要。另一幅刚完成的《梦回大唐》则是富丽堂皇,继承了唐代工笔仕女画的技法而加以当代人的理解,这幅画将在8月香港的全球水墨画大展中展出。总之,我现在作品流露出的是对“旧”时代的怀念,表现出的是对“新”技法的探求。过去人们常说“辞旧迎新”“推陈出新”,我追求的却是“怀旧图新”。

杨:我见到你近年画的一些写生小品,很有意思,看得出,你画这些时心情很愉快,很放松。

胡:记得小时候参加北京市少年宫美术组,一进去就是画写生,那时觉得能把眼前的景象“搬”到自己的画纸上是最有成功感的事!在美院附中上的第一课也是写生,对着一个石膏像“磨铅笔”,别人看着枯燥无比,我却乐在其中。那时正值大饥饿时期,学校为保存同学们的体力,不许“加课”,但下课后我常溜进教室,能多画几分钟也好,那时画画真的“上瘾”啊,只要能画,就快乐!进入社会后,尤其是作品进入“市场”后,忙着赶任务,有时不想画也要画,有一段较少画写生了。

但近几年来,我常想“究竟画画为什么?”是为了换钱吗?是为了出名吗?说完全不要名利是虚伪的,但学画时的“初心”是什么?难道不是快乐吗?所以近几年,我除了完成国家交的创作任务外,放弃了大多数商业性的展出活动。一有机会就想出去写生,尤其爱到国外写生,以传统中国的笔墨技法去表现古人没有表现过的异域风光,能促使自己开拓新的绘画语言,又能呈现与当地画家完全不同的画面表现,这是多么具有挑战性和诱惑力!这种“写生”本身就有创作意味,和学生时代纯练“基本功”的“写生”有所不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升华。但写生过程及其后观摩时产生的快乐和满足,则和当初是完全一样的,是童心再现还是返老还童?

杨:哈哈,怪不得画家长寿者那么多,因为他们快乐!还是欢迎你多到上海来,别忘了“第二故乡”啊!

胡:谢谢,我一定要来的,我爱上海!

印度集市

中华武术(国家博物馆藏)

亚兹德小巷(伊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

  • 甘肃天水市秦州区农民书画艺术家刘淑芳业绩及作品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
    2022-04-29
  • 佳士得春拍将呈现逾2000件珍品
    佳士得2010年春季拍卖,将于本年5月28日至6月2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这次拍卖将呈现逾两千件珍品,总估值约15亿港元。此次拍卖将涵盖12个广泛不同
    2022-04-29
  • 台湾艺术界掀起登陆风 大师名作频现大陆
    台北市/圆山饭店总统套房的玄关里,发现一幅署名“法蜀人张大千”的泼墨画,在书房正中央则挂着蒋夫人的国画老师,黄君璧的飞瀑流泉,呼应着眼前一览无遗的河滨公园。据
    2022-04-29
  • 2010年值得关注的7位年轻艺术家
    陶巴•奥尔巴赫,《按受欢迎度排列》,2007 纸面墨水画,50x38英寸随着本周惠特尼双年展和军械库展——以及周边那些备受
    2022-04-29
  • “北美艺术·海洋情怀”李蓝迪雕塑作品展亮相广州图书馆
    由广州图书馆主办,海南富力海洋欢乐开发有限公司、高剑父纪念馆、广州市海珠区美术家协会、广东省国际华人书法研究会、广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广州市海珠区书法家协会协办
    2019-06-25
  • 黄金疯涨 金银币投资价值凸显
    黄金:遮不住的光芒 在股市、楼市等泡沫破灭之际,国际金价却一反低迷,周线更呈”五连阳”。 今日黄金价格1439美金 盎司,创近6年来新高。 黄金,又一个伟大牛市
    201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