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在地上更让我放松,让我感觉与我的画更近,仿佛自己是画的一部分。这种创作方式让我可以在画的四周漫步,从画的四个方向创作,并真正意义上的处于画中。”
——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你也许不熟悉他的名字,但你可能见过他的画,总是能在艺术馆中脱颖而出。甚至偶尔能听到身边有人喃喃自语:“这就是艺术?那我也能画!”
这就是杰克逊·波洛克的“滴画法”。
在“滴画法”之前
1912年,波洛克出生于美国怀俄明州的科迪市。这位著名的艺术家很早就选择了他的职业道路。20世纪20年代末,波洛克来到了洛杉矶就读“手工艺术高中(Manual Arts High School)”,之后波洛克搬到了纽约,进入了“艺术学生联盟(Art Students League)”,跟着美国画家托马斯·哈特·本顿(Thomas Hart Benton)学习。
那是个动荡的年代,但波洛克却有着不错的机遇。时值经济大萧条,初出茅庐的波洛克却赶上了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 “新政(The New Deal)” 下的 “联邦艺术项目(The Federal Art Project)”,旨在资助美国的视觉艺术发展。1938年到1942年间,波洛克成为了墨西哥壁画家大卫·斯奎罗斯(David Siquueiros)的助手,为政府的“联邦艺术项目”工作。
转折点
与大卫·斯奎罗斯的学习标志了波洛克艺术风格的第一个转折点。在这段时期,波洛克的艺术风格与他的启蒙导师、地区主义画家托马斯·哈特·本顿渐行渐远。波洛克深感于斯奎斯罗等墨西哥壁画家的社会责任感,并对他们在艺术创作中使用的原始文化元素和母题原型(archetype)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创作于这段时期的《无题》(Untitled)灵感来源于墨西哥壁画家何塞·克莱门特·奥罗斯科(José Clemente Orozco)为波莫纳学院和达特茅斯大学创造的一系列壁画,波洛克曾目睹奥罗斯科的创作过程,而《无题》中强烈的表现主义风格和它长方形的画幅也来源于对壁画对模仿。其中,《无题》中的斗牛元素使人不禁联想到毕加索的名作《格尼卡》(Guernica)。波洛克曾在1939年在纽约看过这幅画作,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8年,波洛克因酗酒而住院。这是他艺术生涯里另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这段时间,波洛克因为他严重的酗酒问题,开始接受荣格主义精神分析师(Jungian Analysis)的治疗。这段探索自我和无意识的旅程使他逐渐摆脱了来自他的导师、墨西哥壁画家与民间融合表现主义(Folk-Inflected Expressionism)的影响,而开始对超现实主义的自动主义与无意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从这段时期开始,波洛克的灵感来源从外部相对具象的事物、文化,转变为向内探索。也因此他的画作开始趋于抽象。
婚姻、际遇、抽象表现主义
离开了政府项目,波洛克逐渐发展起了自己的风格。1942年,波洛克认识了他未来的妻子,同是艺术家的李·克拉斯纳(Lee Krasner)。卡拉斯纳曾在库伯联盟学院(Cooper Union)的女子艺术学院和国家设计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接受过传统且正式的艺术教育,并因为是美国抽象艺术家协会的一份子,在圈子中有着良好的人脉。
波洛克的妻子,李·克拉斯纳创作的作品《麝猫》(The Civet),现收藏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1943年,波洛克引起了佩吉·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的“本世纪的艺术画廊(Art of This Century Gallery)的注意 —— 世界顶尖的画廊,意味着世界顶尖的机遇。1947年,波洛克的第一批抽象表现主义画作逐渐问世,其中就包括他最著名的1947年创作的《炼金术》(Alchemy),这幅画如今就收藏在古根海姆美术馆中。
事业的高峰与人生的终结
用“滴画法”绘制的抽象表现主义作品将波洛克的艺术生涯推向了顶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名声大噪的波洛克为了寻求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进一步突破,赫然放弃了“滴画法”。
1951年后,波洛克寻求过许多不同的尝试。他首先试着使用更深重的颜色,比如黑色的颜料来绘制作品。而后,波洛克又创作了一系列彩色的作品,并重新开始绘制具象的元素。
波洛克的一生大概执拗而不热衷于表达,他不爱解释自己的作品,甚至拒绝为自己的作品命名。因此他选择用数字编号。波洛克不希望画中出现任何具象的元素而影响观众 —— 甚至他最著名的画作《炼金术》也并不是由他本人命名,而是他在东汉普顿的邻居,拉夫·曼海姆夫妇命名的。波洛克曾说:“被动地接受这幅画的意向,而不是先入为主的带着主观印象去寻找主题。”波洛克的画不是在说一个故事,不是展现人,也不是描绘物品,而是纯粹的画。
然而,50年代后,波洛克开始与一家商业性质的画廊合作,并为收藏者们创作作品。商业的压力、事业的瓶颈加重了波洛克酗酒的恶习。
1956年8月11日,波洛克因酒后驾车出车祸而身亡。
后记:如何理解“滴画法”
波洛克的“滴画法”是他对20世纪艺术的最重大贡献。
创作之前,波洛克会在空的画布上进行长时间的思考,然后将他的整个身体都用在绘画创作中。波洛克用棍棒将商业涂料流从罐子里倒到画布上的创作方式淘汰了传统的绘画工具和惯例。
同时,这种画法深受超现实主义中自动主义和无意识的影响 —— 在作品完成之前,波洛克对作品将会呈现出什么样子一无所知,而是通过整个身体无意识的即兴运动,生产出完全未知的结果。
同时,在波洛克的画作中,线条不再是被用来描述形状的轮廓,而是以自主的形式存在着,它们绘制的艺术家身体运动的轨迹。随着颜料流速变快或变慢,线条也变细和变粗 —— 线条的呈现形式成为了一种偶然行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