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随即以此为借口,炮轰北大营,进攻沈阳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
“九一八”事变牵动着万千国人的心,艺术工作者们更是选择以笔墨记录这段历史,记录中华人民十四年抗战中的无畏精神。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纪念日,我们以艺术作品回顾历史,透过画面中的人物与场景,感受那个年代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
徐悲鸿 徯我后 油彩布本 230cm×318cm 1930-1933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创作油画《徯我后》时,正值“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大片国土沦丧,当局却消极抗战,人民陷入水深火热。徐悲鸿借此画抒发了人民渴望解救的呼声,成为救亡图存的呐喊。
齐白石 “老岂作锣下猕猴”石印白文寿山石3.1cm×3.2cm×9.6cm无年款北京画院藏
“九一八”事变后,齐白石刻下此印章“老岂作锣下猕猴”。这话很有意思,但表现的却是一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后又以“白石老人心病复作”门条拒绝与日伪分子同流合污。
赵奇 九一八 纸本水墨 104.5cm×335cm 1981年中国美术馆藏
赵奇几十年来坚持抗战题材创作,抗战的内容在赵奇的绘画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赵奇的《九一八》将视角放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普通人民的生活上,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能够引起观者强烈的共鸣。
陈钰铭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纸本水墨 305cm×597cm 2009年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描绘了“九一八”事变后人民逃难的场面,画面中充满了悲愤的人群,人们面露悲伤神情,从中可以感受到战争带给人民的无尽的悲痛。画家将人物形象处理得非常写实,同时又细腻自然,呈现出了一段厚重而苦难的历史。
王盛烈八女投江 纸本水墨设色 154cm×392cm1957年 中国美术馆藏
“九一八”后,由部分原东北军、农民暴动武装、义勇军等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牵制76万日军,消灭18万敌人,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八女投江》描绘了1938年10月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为避免被敌人俘虏而集体投江的壮烈场景。画面定格在八位女战士相互搀扶走向滔滔江水的镜头之中,画面充满张力,女战士视死如归的坚定决心展露无遗。
袁武 抗联组画——生存 中国画 370cm×200cm 2004年 中国美术馆藏
《抗联组画——生存》描绘了在深雪中行进的抗联勇士群像,塑造了一批饥寒交迫、弹尽粮绝、濒临绝境仍旧百折不挠、坚韧不屈的平民战士。人物脸部和衣服都大量运用没骨画法,人物前后穿插,画面层次丰富。纪念碑式的构图形式和强烈的墨色对比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让人对这些抗日英雄产生崇敬与景仰之情。整个画面覆盖冰雪,有肃杀之感,人物面部隐约被白雪覆盖,刻画出东北冰天雪地里战士们艰难挺进的坚毅与无畏,富有浪漫气质和内在激情。
编辑| 张婷婷、韩悦
制作|冯雅颖
校对|张婷婷、韩悦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1年出版40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192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电话:13071178285
新闻热线:010-68469146
总编室邮箱:[email protected]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