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号画廊又上新了。3月3日,“600号画廊”全新第三期展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6号楼一楼向公众正式亮相。医院展览策划团队创新采用互动艺术展的方式,把画展变成一个“传声筒”,三名患者艺术家与公众之间进行了一次隔空的精神交流。画展一上线,就吸引了广泛关注,线上直播参与的民众达32万。
小龙、老陈、老严,是本期画展的主角,也是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所处环境相对封闭,与外界沟通较少。现场展出的40多幅画作都出自于他们之手。小龙是住院病人中的明星人物,连其他病房中的病人都知道,小龙画画特别好。小龙在住院前学过绘画,他的画属于抽象表现主义风格,没有太多的细节,追求形式上的表现力,是一种本能的创造力的施展。
老陈是画室里是“搞笑”先生,眼带笑意,时刻准备说上几句俏皮话。这种风格也体现在了他的画作中。和其它患者较为压抑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柔和、轻快的线条跃然纸上,似乎有一种愉悦感。
和前两期展览不同的是,这次展览把画作以外的白墙全部交给了观众。每一名前来参观的市民都可以肆意地在白墙上挥洒色彩,根据自己的观展感受进行现场作画,或者留下只言片语,与患者艺术家们的作品产生联动和“对话”。
观众李女士在观后表示,有一幅画名叫《牢笼》,能够在画中感受到患者十分压抑,强烈地渴望自由,渴望与人交流,渴望回归社会。她也在墙上画了相呼应的涂鸦,用大量的色彩表达希望,画成了翅膀的形状,代表自由。写下了鼓励的话语,以此激励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工作人员会定期把观众的留言和联动作品收集整理后送给参展艺术家,而艺术家的反馈也会定期在留言区更新给观众。画展就像一个“传声筒”,架起了患者艺术家与市民双向沟通的桥梁。
精神病院的围墙阻隔着患者与社会之间交流,它不仅高,不仅坚硬,而且无影无形、无处不在。因此,医院希望用患者艺术家们的作品打造的互动艺术展能促成改变。“从前两期画展中就感受到公众朋友们对于艺术家的兴趣要远远大于对画作的兴趣,于是就成了这次互动艺术展。画作是院内艺术家的一个倾诉出口,旁边是他们所起的标题以及他们想说的话。”活动中,画展策展志愿者陈梦媛也和大家分享了办展心声。
此次展览,医院还精心准备了供观众阅读的手册,里面有三位患者艺术家的生命故事,并将三位不能到场的病友艺术家的形象画到了墙上。从第一期开始,“600号画廊”的每件作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自画像”,是人与自我对话的展现。每一次的展出,观众不仅仅是欣赏者,也是促进精神心理健康去污名化的参与者和行动者。在这里,可以谈论有关精神心理健康的一切。精神疾病需要被更多的人所了解,被社会所包容和接纳,这是医学人文发展的方向,这也是画展举办的意义所在。
来源:上海徐汇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