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艺术展览 >

丁筱芳的水墨艺术

2022-05-08 14:01:10

  曾记得多年前首次与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丁筱芳作品的邂逅,心底里引起的是一声暗暗的惊叹!那古雅简淡、通透细腻、精致唯美的画面和气息,分明格调不俗,富有新意。我当即收藏了此件作品,而后,对其作品的收藏竟持续至今。每每把玩欣赏,顿生陶然忘机之感。

于是,对于丁筱芳及其作品的关注,便演变为我的一种探究心理。

他出道很早,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20岁那年即有佳作入选重要画展,以后,几乎逐年参加全国及市级美展,并屡次获奖。2001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2002年结业于上海中国画院首届中国画高研班。成为专业画家后,画艺日益精进,风格逐步形成,创作愈见成熟,成为当今中国画坛令人瞩目的优秀人物画家之一。

他的创作题材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揉入了当代艺术元素和审美理念的大型主题创作,《军号嘹亮》《前进,前进,进》《岁月的旋律》《二泉映月》《星约之队》等巨幅作品,以传统笔墨、形制融入平面构成、装饰性、夸张变形、时空错位等手法,切入了现代语境,打破了图式化传统,使作品更富有历史的纵深感、立体的雕塑感、笔墨的张力感和精神的崇高感;二是反映西藏题材的《祥云系列》及别出心裁的《空间系列》,包括前卫意识凸显的《抽象系列》等类型作品,重墨轻色,巧写象成,“用情笔墨之中,放情笔墨之外”,可谓工夫既久,气息现出。难得的是部分作品虽有实验性质,却是严肃认真的创作,放逸洒脱而不疏狂;大胆尝试却不乖张,画境使观者产生某种紧张感并打通了联想空间。这部分作品是他的探索意识和突破意识的有力彰显,和当下有些标新立异、打着“反叛旗号”,却底蕴苍白的“制作画”“藏拙画”可谓泾渭分明,当可立判高下。

令众多收藏者偏爱的是他的古代高士、仕女题材的系列作品,更富文人画气息和笔墨情调,诗意氤氲,却蕴含绚烂;古意盎然,却新颖别致。唐人画论云:“象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可见神韵为第一画品。众所周知,以线描勾填、造型为主的人物画,代有才人,但奇崛甚难,传神甚难。筱芳也画过连环画,有着较扎实的造型功底,加上他十分注重写生速写,但在不少画过连环画的人物画家那里,此种优势却容易转化为劣势,若无笔墨气韵,文学修养,则画面了无生气,势必沦为匠气、俗气,筱芳却几乎从一开始即跳出藩篱,笔底流淌出的是幽幽的清气、淡淡的静气、绵绵的才气,做到这一点殊属不易,不是刻苦用功就能得之的,实和秉赋气质、自身修养和美学观念有关。筱芳的古代仕女画,在人物线条、树石技法及章法意境营造上,富有独创性和艺术表现力,所作仕女,实为此类题材作品中不可多得之逸品。

近闻筱芳将多年辛勤创作的结晶编成《丁筱芳水墨艺术》画集,交付出版。国画大师陈佩秋亲题书名,著名画家施大畏、韩硕等作序,实为画坛之幸事,也是全面了解丁筱芳水墨艺术的一扇窗口。在画家队伍中,筱芳正值盛年,才华横溢,他注定是一位不平凡的画家,并且迎来了他新的艺术高峰!

喻军地址:临平北路89弄欧洲花园22号301室

邮编:200086 手机:13601952550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

  • 高山流水一声弦
    广东古琴研究会理事韩晓华谈陈白沙与岭南古琴韩晓华身穿汉服,双手抚琴。在陈白沙纪念馆,有一把名为“沧海龙吟”的古琴,这是陈白沙用过的一把古琴,真品现存于广东省博
    2022-05-08
  • 宁白∶常识在上,我为之仰天
    宁白 原文《常识在上》久病,生活简单。于是想到生活常识和伦理常识对人的重要性。懂得常识是保证一个人基本生活的起码要求,也是人能够享受生活的人文基础。忘记常
    2022-05-07
  • 朱雨泽∶道哲学与艺术的境界
    朱雨泽后水墨----水墨痕迹朱雨泽 文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过程中,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和学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讲的是入世,形而下的东西较多,所以也并不被历
    2022-05-07
  • 西安美院院长王胜利为拍卖会“呐喊”(组图)
    学生作品值不值得收藏?这两日,随着由华商报策划,与西安美院、西安美术馆联合主办的“未来艺术家·2010首届西安美院毕业生作品爱心慈善拍卖会”预展在
    2022-05-07
  • 玛雅人的预言——世界末日!!
    以下内容来源于misslulu的日志:1、http: blog artron net space php?uid=255358&do=blog&id=4590
    2022-05-07
  • 让画廊爱恨交加的装置艺术
    王鲁炎《被锯的锯》装置刚刚落槌的2010年春拍历史性地单季突破了200亿元大关,但在“一拥而上”的艺术投资收藏热潮中,装置艺术依然乏人问津,能引起关注的仅有
    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