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上升,艺术事业也发展迅速,画廊数量激增。据艺术家杂志调查:仅90年到93年的三年间,台湾画廊的成长数量已远远超出前三十年的总量,像帝门艺术中心、大未来画廊、索卡艺术中心等在现在仍然影响力巨大的画廊,都是这个时代成立的。画廊的分布地点相对集中,虽然各地均有设立,但主要集中在台北忠孝东路的阿波罗大厦。艺术市场活跃,但缺少对艺术市场有力的整合组织;针对此,画廊及文艺界的相关人士便有意组成了画廊协会;1991年台湾画廊协会的成立,是台湾画廊逐步渐规范化的标志。
1992年开始,台湾画廊协会每年定期举办一次画廊博览会,这就是如今艺术台北的前身。并在1995年经历了大转型,从台湾拓展到国际艺术市场中,成为国际性的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Taipei Art International Fair)。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影响了各国艺博会,唯独台湾画廊协会所坚持的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依然坚持举办。
2005年,台湾画廊协会鉴于21世纪艺术市场趋势的转变,进而将台北国际艺设博览会更名为“Art Taipei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将博览会定位于当代、年轻的亚洲艺术,强化了青年艺术家和新媒体艺术推广工作。期望以台湾经济地理的优势,完整呈现艺术中的“Asia Live-亚洲现场”。当时,台湾画廊协会秘书长石隆盛先生说:“为了适应周边众多艺术博览会激烈的竞争,我们努力建立个性化的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希望它以与众不同的面貌吸引国际市场关注。2006年的“艺术台北”受到了众多藏家的关注,取得了470万美元的优异成交额。
石先生认为,良好的资讯和学术背景是艺术市场有序发展的基础。他希望画廊协会的工作不仅仅是推动和协助画廊在艺术市场上获得经济上的成功,更应能推动艺术市场的研究工作。为此,石先生与各艺术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并努力推动资讯传播平台的建设。台湾画廊协会电子报承担着全球资讯的收集整理工作,并提供给他们的会员,其目的就在于让业者掌握更多的国际资讯,让台湾画廊进入国际艺术市场。正如台湾画廊协会电子报上所说——画廊协会的用心,你会看到。
如今,台北艺博会已经走到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2010年已经有110家国内外画廊参展,艺博会期间,共吸引4万人次观众入场参观。艺博会现场成交金额达5.5亿元,参展商还在洽谈中的交易金额预计超过5亿元,总成交额有望创历史新高,突破10亿元新台币。除了艺博会,台湾画廊协会也曾规划各项展览活动,并在台南、新竹、高雄等地举办艺术活动。
台湾画廊协会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组织结构和入会章程,协会由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常务监事、监事等,会员则分为正会员、准会员、荣誉会员、赞助会员、海外准会员、海外正会员等级别。发展到今天,参与到画廊协会的画廊已经达到110家。
画廊协会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服务职能,那就是为公私立机构、个人提供对艺术作品的鉴定和鉴价服务,以期端正艺术市场风气,确保正当经营画廊名声及保障收藏家权益。
90年代,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上升,艺术事业也发展迅速,画廊数量激增。据艺术家杂志调查:仅90年到93年的三年间,台湾画廊的成长数量已远远超出前三十年的总量,像帝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