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和雕塑家,是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她被称为社会民主主义宣传家、悲观困苦的画手、宗教艺术家,甚至还有人说她是欧洲早期女权主义画家;她还是鲁迅最为推崇的美术家;她的版画作品在早期上海著名文艺杂志《译文》中被多次选为插页;她在中国有着众多大名鼎鼎的艺术门徒,如曾梵志、黄锐等;她,就是凯绥·珂勒惠支。
作为一个女性左翼艺术家,如此纷乱的时代既成就了珂勒惠支的作品,也使其受到了很多阻挠。“在她小时候,德国是不让女性上学的,她只能剪短头发去上学。成名后,当时的德国皇帝指斥她为贫民窟画家。”在魏玛共和国成立后,她成为了第一位普鲁士学院的女性院士。“但到纳粹上台以后,院士荣誉和她在柏林女子艺术大学的教职都被剥夺了。她过着很困苦的生活,一直到1945年4月26日去世,她没有看到二战的结束。”
珂勒惠支在柏林居住了52年,在古德馆长看来,“她描绘了柏林的一切,尤其是悲惨的工人”,古德认为身为女性和母亲,她对贫苦人民充满了深情。不过,可惜的是在二战的炮火中,珂勒惠支柏林寓所里所有的手稿和资料都被焚烧殆尽。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成立珂勒惠支美术馆时,其不少作品才从四处搜集回来。
她是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和雕塑家,是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她被称为社会民主主义宣传家、悲观困苦的画手、宗教艺术家,甚至还有人说她是欧洲早期女权主义画家;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