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妮娜
“草地上,牧童吹着短笛,纤细的柳叶随风摇曳。”谁能想到,在这幅画里,惟妙惟肖的牧童、纤细的柳叶都是用牛角雕刻而成的。19日,在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大成街9号的哈市特种工艺美术厂,记者见到了角雕工艺画传人——李建新。
冰城人独创角雕画
角雕工艺画以牛角为主要原料,产生于1964年,是哈市特种工艺美术厂老艺人刘宝树、刘斌、杨世洽等在牛角小商品制作技艺基础上研制成功的。
“角雕工艺画是哈尔滨人在全国独创的工艺浮雕画,填补了我省原发性传统工艺品的空白。”李建新说,1972年,20出头的他来到哈市特种工艺美术厂工作,从那时便开始跟着老艺人学习制作角雕画。如今40年过去了,他已成为该厂厂长,也是角雕工艺画的第三代传人。
全国独一处的工艺厂
“制作角雕工艺画的原料是黄牛角,有暗红、黄、暗绿、黑、灰、白等多种颜色,晶莹剔透,沉稳大气。”李建新说,将硬邦邦、锥形的牛角,制作成各种图案的画,工艺非常复杂。制作一幅角雕工艺画需要压平、刮料、锯料、打磨雕刻、安装等二十多道工序,需要许多技术工人流水作业完成。
迄今为止,哈市特种工艺美术厂仍然是唯一一家生产角雕工艺画的生产经营企业。
成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上世纪70年代初,角雕工艺画已名扬海内外。据李建新介绍,上世纪70年代最辉煌时,该厂月产量达1500件左右,80%出口到东南亚及加拿大等地区,外商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李建新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角雕工艺画的内容、形式上大胆创新,使传统的角雕工艺画逐步融入现代文化理念。角雕工艺画自诞生以来,多次获得省级及国家级大奖。2009年,哈市独有的角雕制作技艺被列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
今天,随着艺术越来越变得日常化,从而导致其深度的消失。于是,“去日常化”便成为一种策略,即艺术家如何把日常作为某种参照,从而凸显和确立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