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鉴赏收藏家宋宁颉说自己“不务正业”,当他看到古代的瓷器,惊叹于那个时代的艺术,他便进入了仿古瓷器这一行:“那时候的人生活得多么艺术,过的是慢生活,而现在我们过的是快生活,做瓷器都紧赶慢赶的。”
宋宁颉喜欢古代瓷器,尤其喜欢清三代的:“那个时候人们做瓷器很纯粹,我有些尊敬仰慕古人。”他选择的仿古,是原原本本地仿:“过去怎么做,现在怎么做,每个环节都用传承人。”宋宁颉介绍到,有很多传统工艺由于市场缩水、工作环境差,找不到传承人,濒临灭绝。像栾窑的泥功夫、景泰蓝的掐丝,没有人做,就会消失。
在景德镇,乾隆年间唐英“工作”过的地方,现在又重新建起了窑,宋宁颉称此为“当代御窑”。唐英在乾隆年间督办官窑,古文说:“唐英,字俊公,汉军旗人。官内务府员外郎,值养心殿。雍正六年,命监江西景德镇窑务,历监粤海关、淮安关。”牛踩熟泥、烧砖、拜神、隆重的点火仪式、柴窑烧制……宋宁颉推崇的仿古,是严格按照当年的程序,在同位置的窑洞,使用传承人:“清代怎么做,现在也怎么做。”宋宁颉认为,民间应该推动传统技艺的保护,挽救濒临灭绝的工艺,而按照原有的方法仿古,用“纯手工记忆”进行传承,是一个好方法。
对于现在有些艺术大家产业化的现象,宋宁颉很不赞同:“大师一画,电窑一烧,艺术变成流水作业化以后,总觉得有点变味了,不再那么让人享受了。”历史变了,时代变了,创作环境变了,宋宁颉惋惜艺术的商业化。他认为,当今艺术品以满足市场为导向,创作便不再是创作:“当年,人们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个小小的蛐蛐罐,只是为了好玩。”
按照现在的技术,仿古还是不能完全做到与原件一致。宋宁颉坦陈:“工艺的技术难度较高,不是一般人能做的,现在的仿古作品离古代艺术品还是有一定差距。”古代瓷器有72道工序,要有好的窑,好的泥,画得好,烧得好,才能做出好的瓷器。宋宁颉坚持原汁原味地仿造明清瓷器,更希望把其推广到更多的大众中。他认为,这个过程是一个双赢的良性循环:制造商将传统艺术面向大众,大众更好地了解爱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得到保存,仿古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在英国卫报最近的报道中,看到了拉里克拉克(LarryClark)的近照,仍然一脸的毫不妥协。我曾在NYU的图书馆里使劲找他那几本经典的画册,竟然全部失踪,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