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华与任伯年、吴昌硕、虚谷在清末被称为“海派四杰”。蒲华的挚友中友情最深的是吴昌硕,蒲华长昌硕十二岁,一代名家谢稚柳说:“蒲华的花竹与李复堂、李方膺是同声相应的,吴昌硕的墨竹,其体制正是从蒲华而来。”蒲华谢世时身旁无亲人,吴昌硕等为他料理丧事。
蒲华(1832-1911年),字作英,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别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等。早年在家乡结社吟诗,中年客游宁波、台州等地,晚寓沪上数十年,卖画自娱。工山水、花卉,尤善写墨竹,他的竹画被称为“蒲竹”。有人说,“蒲华的墨竹湿漉漉滴得出水来”,用笔疏放豪宕,墨沈淋漓,气息浑厚,精于湿笔。他的绘画亦以徐渭、陈道复为宗,且近扬州八怪大写意之路;笔意奔放,天真率意。
在蒲华的存世作品中,墨竹和其他山水、花卉题材约各占二分之一,这在“海派”画家中并不多见。竹石绘画是他最擅长的和最常创作的题材。竹,作为中国传统传颂为“四君子”梅、兰、竹、菊中的一员,千百年来一直是历代花鸟画,尤其是文人水墨画家争相描绘的对象。墨竹则被誉为书、画、道(哲学)的综合体,是人格、人品的直接写照,成为中国画史千载不衰的画种。蒲华一生画了大量的墨竹图,或大或小,大至丈余巨幅,小至扇面小品,不知其数。此幅《墨竹》(见上图)纵131cm,横67cm。题识:东山月生光,照此庭中竹。道人发清啸,爱兹惇惇独。光绪壬辰八月,蒲华。钤印:蒲作英、种竹道人。作品作于壬辰(1892年),蒲华六十岁,正是他画法纯熟之时。作品构思简洁,主要以竹石为构成大势贯穿整幅作品,再以竹叶点缀丰富画面内容。布局新颖、诗意盎然,章法极为娴熟。画中竹石、竹叶到苔点绝不粘滞于某一局部,撇捺直勾,点划分明。他以草书之法写竹,古来书画同体,蒲华以书入画,率意而成,纵横挥洒,法度井然,这是对传统表现做继承后的提高,艺术的再创造。作品用笔十分稳健,下笔作中锋的点或长短或粗细的点线委婉而圆润,运笔速度迅捷。作品用墨特点尤为突出,用腴润的湿笔绘竹竿、添枝叶、写怪石,那通畅而柔润的淡墨笔线、连贯的气势、淋漓尽致的水韵墨章,柔中带刚的艺术效果突显,好一幅“道人发清啸,爱兹惇惇独”的怡人境象。
在近现代画坛中,蒲华是继虚谷之后又一位生时淡泊,身后大名的“尘封”型艺术家。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在当时无政治背景,虽从小喜读书能文章,但终只得秀才之名;另外就是爱喝酒,时酣酒肆,态度玩世不恭。在当下,蒲华的书画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所赏识,已受到书画和鉴藏界专家以及学者的一致推崇。
蒲华与任伯年、吴昌硕、虚谷在清末被称为“海派四杰”。蒲华的挚友中友情最深的是吴昌硕,蒲华长昌硕十二岁,一代名家谢稚柳说:“蒲华的花竹与李复堂、李方膺是同声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