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艺术展览 >

2011上海春沙——顾汀汀“小和尚”系列版画首次亮相

2022-06-26 14:54:10

顾汀汀丝网版画“小和尚”系列首次亮相上海春沙展,在今晚的预展中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展览现场受到著名版画家卢治平、著名艺术评论家龚云表的好评。预展中作品当场被一些收藏家收藏。

预展现场著名版画家卢治平鼓励顾汀汀

顾汀汀与母亲、父亲在展览现场

“小和尚”系列创作随笔

顾汀汀:“小和尚”是我在荷兰旅行生活时画下的一个人物。回想在荷兰读书生活的三个月,于今已快过去一年了。这一年中,我感悟到了许多,也确定了人生的目标和艺术探索主题。随手拿起一张“小和尚”的丝网版画,感觉熟悉而陌生。记得以前和爸爸说过,我画人的时候感觉是一个个人物在排队,而画笔就好像一扇门让他们可以和这个世界见面。对于画中的每一个人,我都把他们当做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对象来看,他们身上或许有一些我没有的特质,有时候看他们甚至有敬畏或羡慕之感。根本觉得他们就是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我的职责是释放了他们,而不是给予他们灵魂。

走在欧洲很多城市里,穿梭在各式的教堂中,有时低头看见旅伴和我手上的佛珠,总会相视一笑。这般景象在我心中隐隐的化作了一个创作主题。作为佛教意味的“小和尚’’在那时就如同不请世事的我,带着一身的传统去体味不同的文化。于是笔下的小和尚会穿着SM女王的衣着(受阿姆斯特丹淫浸)、会穿圣诞老人的大衣、还有日本的水手服等等。这个调皮的小家伙穿着各式文化的外壳,却始终有张傻气而执着的脸和头上的六点。也许他会像很多人,认真学习着角色扮演,可心里还是那个9岁顽童,只不过大只版而已。肉长大了,心也要变大么。

长大要学会的列成一张ABCD的清单等待着我们去学习去领悟。挣扎到最后只有自伤,于是穿起了形形色色的衣裳吧,把自己打扮的自己都陌生吧。有时看着小和尚,心里会默默祈求:如果在很久以后,脱了一切繁华的外衣,剥去一层层多余的人格,我依然还是那个单纯的小娃子。这份执着会一直有么。“小和尚”是我的化身,也是很多人的缩影。有时在心里,我轻轻的告诉他:什么都不可怕,换件衣服就好了。于是“小和尚”也不会太害怕, 默然而又华丽的站在了人群之中。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和尚”,有的人保护的很好也够执着,“小和尚”还是很天真。有的人肆意的生活着,任凭欲望之浪将自己一次次洗刷,“小和尚”慢慢的透明了,有天也就没有了。失去了最初的人格,是不是最大的悲哀呢。可现在的时代,我们都太快太快,欲望来的太快,解决之道就是不停得透支身体的能量,如燃烧过激的蜡烛。大家对于心中的“小和尚”都不爱惜,不爱惜自己又怎么去承担其它一切的关系呢。人来来去去,白寻苦闷的觉得生活不公,人心易变。可就是不检讨自己缺乏信仰。那个永远45度仰望向前的小和尚,那个你,什么时候就忘了前进的方向呢。失去了信仰,一盘散沙。愿每一个人都能保护自己的那个45度仰望,傻气纯真的“小和尚"。执着又拥有信仰,无论身上换了多少件衣裳。

朴树有首歌喜欢了很多年,里面有句歌词唱到:“为什么就不能相爱,一直到我们死去呢。”和许多人一样,很多年都没有办法和不完美的自己和睦相处,所以总难以承受一段段关系的负重。然后在探索灵魂真正面目的路上慢慢明白:只有和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共生共存才能去爱别人。画里的“小和尚”被各色的服装包裹着,那层外衣是文化、国籍、个性差异甚至还是那些我们填补自己不完美的美丽谎言。祈求更多的膜拜和赞赏,以为这样就会断绝不完美的部分,才明白是白欺欺人和不成熟。而这份不成熟伴随着很多人的一生,有的人爱上了自己,有的人一生厌恶着自己。也许这才是人性最相像的部分。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每个人的不同,除了天生遗传因素,大都是小时候最初记忆的不同,除了天生遗传因素,大都是小时候最初记忆的不同。那么人的差异并不大,男人女人,黑人白人,只是因为不同的身体和环境形成不同的思维。女人因为不想承认内在的脆弱和依赖而怪罪叫嚣着男人有着不同的特质,实则是自我的不认同。归根其中,一样都是一个有着大把不完美的小孩,有着喜怒哀乐,阴晴圆缺的人生感悟。文化与浮华只是一层表皮,剥去了人性大抵相像。“小和尚”好像埋藏在最初灵魂里的善良和纯真。它们散落在心的某一处,拨开丛生的杂草,依旧温暖人心。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的相像,都有着爱的能力和权力。

“小和尚’’是穿着不同衣裳的我们,看似不同其实都很相像。如果能爱上自己,也许才能看清周围那些相同的“自己”,才能施与爱。如果如歌中所唱“为什么就不能相爱,一直到我们死去呢。,’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个世界呀。

顾汀汀近影

顾汀汀艺术简历:《青年报》报道个人画展、参与中国电影出版社《红孩儿》系列连环画故事创作、作品《三口之家》参加荷兰国际儿童画展,作品被制成瓷砖并永久陈列在博物馆中、第一届国际航空绘画大赛上海赛区一等奖、印度香卡儿国际画展一等奖、全国“敬师卡"比赛一等奖并出席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仪式、“中国一台湾海峡两岸绘画大赛”佳作奖、中日“樱花"杯绘画大赛优秀作品奖、华东师范大学校报《大夏之声》采访记者及美术编辑、《我们》校园杂志一华东师范大学站采访记者及杂志美编、华东师范大学“环保袋创意大赛”一等奖、参与荷兰一分钟影像基金会的影像装置作品“城市一分钟”、参加上海艺术人文频道《一分钟创意影像大赛》以转换的“门”为主题,用矢量元素和照片结合定格动画的方式穿梭了上海的复古与时尚获得2009荷兰一分钟影像大赛中国赛区第八名,并代表中国参加荷兰一分钟影像大赛、参与作品《城市一分钟》参展2009年威尼斯双年展、影像作品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城市一分钟》、参展2009上海艺术博览会高校艺术设计创新作品、参赛2009英国领事馆“梦工坊’’创意团队挑战赛、《新民晚报》介绍影像作品、参与合作编写《罗丹》一书于2009年12月出版发行、2009参展上海当代艺术馆《第二届动漫美学双年展》、2010年赴荷兰阿姆斯特丹桑德伯格艺术研究院交流三个月、作品《双城记》获得2010年上海艺术人文频道《一分钟创意影像大赛》实验类一等奖由当代影像艺术家杨福东先生颁奖、2010年11月影像作品参展法国圣安第安双年展、2010年11月影像作品参展《果冻时代》并在法国里昂与瑞士巴塞尔展览、曾于2010年作为交流学生赴荷兰阿姆斯特丹桑德伯格艺术研究院交流三个月。在欧洲三个月期间自助旅行了10个国家,参观领略了欧洲艺术和设计的精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