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漆神技
雕漆制作历史长达数千年,不同时期的器物有着独特的鲜明特征。宋代的清雅,元代的浑厚,明清的细腻,串联起雕漆的历史。 元代雕漆只有剔红、剔黑、剔犀三种,剔红最多,造型以盘、盒为主。雕刻手法简练大方,朴实无华。
元代雕漆刻款方式为针划款,款均刻在器物底部,字体小而笔道纤细,极易与自然断纹混为一起,需要在适当的角度及光线下才可辨出。故宫博物院就藏有“张成造”、“杨茂造”、“张敏德造”针划款的雕漆器实物。
明代雕漆漆色更加丰富,在元代的基础上又剔黄、剔彩器。造型比元代增大增高,出现梅瓶、提匣、小柜、插屏等。崇尚纤巧华丽,繁缛细腻,刀法快利,锋棱外露,不重视磨工。龙凤禽虫跃入画面,传递着明代雕漆工艺的辉煌。
明代由于是官办作坊生产雕漆,所以雕漆器均刻年号款。永乐为针划行书款,刻款相对固定,一般都在器底内缘的左侧,少数在右侧刻“大明永乐年制”六字竖行款。而宣德则改为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款有的在器底内缘的左侧,有的在器底正中,有的在器底正上方,也有的在器物表面边缘,真可谓“宣德款遍器身”。
宣德款的字体为官方常用书体,同宣德玉器、瓷器、珐琅器上的字体一致,明代称为“台阁体”。字体端正规矩,笔道粗细均匀。传世的宣德雕漆器,也有一部分是改款的假器,或有把元代、永乐针划款涂抹,改为刀刻的宣德款,或有在晚于宣德的器物上刻宣德款。
有趣的是清乾隆皇帝也爱这样做,随意就把元代张成造、明代宣德年制款覆盖,改刀刻填金“乾隆年制”的款识。嘉靖款均在器物底部正中刀刻填金“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有一竖行或双行不等。万历款在此基础上,又多加有干支几年,如“大明万历乙未年制”,竖行或双行刻于底部,字迹工整纤秀。万历后雕漆衰落,没有作品也就没有款识可查。
清代雕漆以乾隆时期最多,范围几乎涉及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文房用具、桌椅柜几,大到金銮宝座。雕刻技法上融合了元代浑朴圆润的特点和明代纤巧细腻的风格,形成了大气富贵的独特造诣。
清代乾隆雕漆的款识为刀刻填金年号和吉言器名款,底部正中、盖内、盖面都有,以“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乾隆仿古”等楷书款为主,也有篆书和隶书。格式也不统一,横行、竖行、双行、三行都有,款外的方框刻单框和双框都有。还有加刻吉言器名的。故宫博物院有一件铅胎剔红婴戏图小盒,盒面雕刻有一百个栩栩如生、生动有趣的童子,此盒在盖的里面中心刀刻填金“百子宝盒”四字,在内底中心又刻“大清乾隆年制”双行直款,这种既刻年款又题器名的落款方式,是乾隆雕漆的显著特征。纵观雕漆历史,大起大落,跌宕起伏,每一次的巅峰都依赖于它所在时代的繁荣,每一次的衰落都离不开工匠们难以舍去的坚持。(三)
雕漆神技雕漆制作历史长达数千年,不同时期的器物有着独特的鲜明特征。宋代的清雅,元代的浑厚,明清的细腻,串联起雕漆的历史。元代雕漆只有剔红、剔黑、剔犀三种,剔红